English

教育图书的新视野

1998-07-0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说起教育图书,人们想到的就是铺天盖地的各种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导书、考试复习资料(它们有的毫不避讳地名为“题海”、“应试指南”等),虽早已泛滥成灾,却总是“屡禁不止”。其实,近年来财大气粗的教育出版社还是出版了一些严肃的、高品位的教育科学著作的,既有各种丛书,也有一些优秀的单本书,但不知为什么,在书店里基本看不到。

为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五十周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四本一套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不论是否从事教育研究,它们都是值得一读的。1972年出版、倡导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被公认为是当代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教育的发展。《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是在《学会生存》出版十五年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对世界教育的考察,对教育的未来进行总体性思考的又一部经典之作。在迎接新世纪的社会变迁中,如报告所述,教育既是自变量又是因变量,教育的前途更多地取决于外部条件而不是教育系统的内部因素;另一方面,发人深省的是“教育系统的内部因素在对自身系统作必要调整时常常起阻碍作用,而不是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比较教育的视角似偏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而对我们的同类发展中国家和我们的文化“近亲”东亚国家的关注极少。江西教育出版社的《战后国际教育研究丛书》在这方面开了个好头。它最有特色和最吸引人的,正是对战后韩国、印度、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拉美国家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于是,我们看到印度的民族教育运动和甘地的教育思想——他所倡导的“以手工劳动为中心”的基础教育运动,与毛泽东的教育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韩国在六七十年代为解决激烈的升学竞争,采取撤销“名门中学”、实行初中升学免试,以使“小学正常化”和“高中均衡化”的举措,为当前我国大中城市的类似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和经济、法律、环境、人文等领域的出版物相比,教育图书的出版仍有较明显的差距。除了缺乏有影响的当代外国教育家的译著、对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国家关注较少之外,尤其缺乏对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仅有的一些多是教科书式的,而且基本从属于官方的“政治话语”,较少独立的学术见解。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地区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在教育研究中还很少见。在这一背景下,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大学运动——广东中心城市新办院校研究》显现出独特的价值。80年代以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广东省兴起中心城市办大学的热潮,相继成立了深圳大学、汕头大学、佛山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11所高等学校。它与英国19世纪的“新大学运动”——工业革命之后新兴工业城市办大学的热潮颇为相似。汕头大学的青年学者秦国柱敏锐关注这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历时三年到各个学校进行实地调查,探讨其创办经历、办学机制、管理模式、普遍规律和共性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对中国当代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和介入、其科学精神和实证方法、理论把握和微观分析都是令人称道的。相信这样的力作会越来越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